当前位置: 滚动 >

元代名医危亦林,人称“中国骨科之首”,对世界骨科影响深远_当前要闻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nishougong 发表日期:2023-06-14 10:22:59

危亦林(1277—1347),字达斋,江西南丰人。危氏是江西南丰一带非常著名的中医世家,其高祖擅长内科,伯祖擅长妇科、正骨科,祖父擅长儿科,父亲擅长儿科和骨科。

在家庭的影响下,危亦林从小十分聪颖,勤奋好学。危氏家中有专门的藏书馆,其中医学典籍多达几百种。在读通这些书籍之后,危亦林仍不满足,常年外出游历求学,遍寻各地中医典籍,理论日益深厚,他对祖传医术有着非常深厚的兴趣,将祖传医术及其验方全部详细阅览、研究,并在行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改进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他通晓内科、妇科、儿科、眼科、骨科、喉科、口齿等各科,尤其擅长骨科。20岁时,危亦林正式开始行医,由于医术极为精湛,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医家,其声望甚至超过了其父。

危亦林对于中医最大的贡献就是骨科。在中医骨科史上,危亦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,他将中医骨科推上了一个新的境界,同时也为世界骨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脊椎骨折“悬吊复位法”的医家。危亦林认为,脊椎骨折一般是由于巨大的外力作用所引起的,在这种暴力作用下,往往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,如果单纯用使用手法复位是很难的。

经过长期的思考和临床实践,他发明了“悬吊复位法”,就是将患者面部向下,将身体悬吊的方式来复位,从而使脊椎保持拉伸状态,同时配合使用复位手法,才能将骨折完全复位。

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人体自身的重力,巧妙地促进脊椎的复位。这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。直到1927年,英国医学家戴维斯才发明了类似的方法,比危亦林整整晚了600多年。近代脊柱骨折的复位法基本上都是延续了危亦林的办法。

此外,危亦林在骨伤科学方面有很多开创性的贡献。比如,他将人体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归类为“六出臼,四折骨”。其中,对于肩关节脱位,他首次分成前上方和盂下脱位两大类,发明了借助自身重力和杠杆原理将肩关节脱臼复位的两种方法,即“杵撑坐凳法”和“架梯法”,其中“架梯法”一直沿用至今,是骨科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常用方法之一。

危亦林还拓宽了清创疗法,首次创制了曲针缝合,提出由内向外逐层进行缝合的方法,被称为“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发明”。

危亦林还发明了麻药,提出按照患者年龄、体力和出血情况制定麻醉方法,再根据麻醉程度逐渐增加药量,与现代外科麻醉极为相似。

除了正骨手法,他还在骨伤科药物方面有开创性贡献。他认为,治疗骨伤药物一个最核心的理论就是活血化瘀和养血舒筋。他筛选出历代治伤骨伤最有疗效的25味药物,创制了60余首治疗载骨伤科疾病的方剂,有效弥补了骨伤科内服药物的不足,切实提高了骨伤治疗效果。同时,危亦林十分重视骨伤后康复和功能锻炼,这些思想一直延续至今。

危亦林51岁时,开始著书立说,将自己宝贵的骨伤科经验传承下去。他将自家世代累积的经验方剂,结合自己的多年临床实践和发明创造,按照元代所定医学科目编集成册,前后历时十年,终撰成《世医得效方》一书。

危亦林被称为“中国第一骨科专家”,此书被称为“中国第一部正骨学专著”。《世医得效方》一书一直被后世的医家所推崇,对中医骨伤学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。此书不久被传教士带至西方,对西方骨伤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虽然过去几百年的时间,该书仍不过时,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指导作用,对于中医骨伤科医生、中医爱好者而言,依然一本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医学典籍,对提高临床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。

注:图片来自网络

x
推荐阅读 更多